历史文化

  汤河是汤阴、乃至下游几十万居民的母亲河,汤阴因在汤河之南,故称汤阴,置县已越千年,两千年前的周文王姬昌被纣王幽禁于此,而演惶惶周易,奠定五经之首。千年前懦弱的南宋王朝偏安东南,岌岌可危,是相州汤阴人岳飞,砥柱中流,抗击金兵,收复河山,尽忠报国。更有大汉的外交官张骞、名医扁鹊等在这里留下足迹。汤河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母亲河”,是汤阴县地表水、地下水补充的重要来源,流域面积1287平方公里,干流全长73.3千米,其中汤阴县境内51.2千米。

  

  “汤阴”之名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并逐渐形成聚落。据汉《山海经·西山经》载:“上申之山,汤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北魏《水经注》载:“荡水出县西石尚山泉,流经其县……县因水以取名也。”《清一统志》载:“荡水自河南汤阴北,东流至内黄县西南入卫河,本名荡水。《寰宇记》:‘唐贞观元年,以水微温又改名汤阴’。”《战国史》载,荡阴地名出现于公元前350年。“古文荡、汤一字也,义沿而画具革矣。”

  汤阴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就有先民居住,经考古发掘在白营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木构架水井,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水井,是人类群居极其重要的标志。

  


Copyright © 2025 - 2026 汤河国家湿地公园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0372-6309026

  •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