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可以储存大量碳元素
国际湿地公约系列之六———湿地可以储存大量碳元素 湿地能够储存大量碳元素,是延缓气候变化的天然良方。人类活动产生出的大量温室气体,是引起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数据显示,湿地储碳量是森林的2倍,红树林储碳量是热带雨林的50多倍,其储碳能力之强由此可见一斑。 为保护全球湿地以及湿地资源,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拉姆萨尔共同签署《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目前该公约已经成为国际上重要的自然保护公约,受到各国政府重视。中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现已指定国际重要湿地49块,总面积405万公顷。
湿地保障粮食产量
国际湿地公约系列之五——湿地保障粮食产量 湿地与人类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强大的调控功能及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美化环境等方面有着其它生态系统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 湿地是世界粮食产量的重要保障,产自湿地稻田的水稻成为全球30亿人口的主食,占全球食物总量的30%。此外,每人每年会消耗20kg产自湿地的鱼类。
湿地是自然灾害的缓冲带
国际湿地公约系列之四———湿地是自然灾害的缓冲带 据统计,全球90%的自然灾害都与水患有关。湿地就像是自然界中的海绵,可以吸收降雨,进而减少洪涝和干旱的发生。同时,湿地还可以降低风暴潮、飓风和海啸的高度与速度,有效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作为高地和低水之间的过渡地带,湿地的水文、土壤和植被条件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可以像一个天然的水盆一样收集从高处溢流出来的漫岸洪水和地表径流,保护邻近或者下游的财产免受洪水的破坏。 在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和年度分配很不均匀。通过发挥天然和人工湿地的调节作用,储存来自降雨、河流过多的水量,能够尽可能避免发生洪水灾害,保证工农业生产有稳定的水源供给。 主编:于国安 编辑:李森 联系方式:0372--6309026 邮箱:tythsdgy@126.com
《湿地公约》发展简史
国际湿地公约系列之三《湿地公约》发展简史 通过国际公约协同保护湿地的动议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湿地被大量改造,许多水禽和动植物丧失了栖息地,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人们开始意识到湿地保护和管理的必要性,于是英、美和前苏联等国家率先发起成立国家政府间合作保护湿地的框架协议,《国际湿地公约》就是各国在认识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重要性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湿地国际、鸟类国际等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湿地公约》的形成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72年2月2日,《国际湿地公约》在伊朗海滨城市拉姆萨尔正式签署,当时共有18个国家政府代表签字加入。该公约于1975年12月正式生效,公约文本和缔约加入证书委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代管。截止目前,《国际湿地公约》缔约国已有142个,遍及全球各大洲。 《国际湿地公约》生效以来,已经过两次修正,即1982年“巴黎修正协议”和1987年“里贾纳修正案”。
湿地公园秋意浓 观鸟赏景享自然
徜徉在秋日的汤河国家湿地公园,成方连片的绿植色彩斑斓,景色宜人。微风拂过,密密麻麻的杨树林间,摇曳生姿的芦苇荡里,不时有三五成群的候鸟掠过水面,吸引了众多观鸟爱好者前来赏景游玩、亲近自然。下图为湿地公园工作人员监测到黑翅长脚鹬、白鹭、苍鹭等鸟类在汤河湿地保育区栖息。(文/图 秦安国)
湿地是休闲旅游的胜地
国际湿地公约系列之二湿地是休闲旅游的胜地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具有湿地特征的植物,同时也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都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有着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 湿地是休闲旅游的胜地。为保护湿地,保护湿地中的丰富物种,1971年2月2日,全球政府间保护公约湿地公约建立。近年来,我国对湿地保护工作非常重视,湿地保护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在湿地调查和研究、立法和规划、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恢复重建、国际合作和宣传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湿地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至关重要
国际湿地公约系列之一湿地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至关重要 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功能。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植物。而这些植物也吸引了众多野生动物,成为了珍稀水禽繁衍和迁徙不可离开的栖息地。这也是湿地被称为“鸟类乐园”的原因。 湿地是鸟类、鱼类、两栖动物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许多珍惜濒危物种不仅从湿地中获得丰富的食物来源,而且能避开人类的干扰和破坏,使得物种得以保存和延续。据统计,湿地是地球上40%的物种的栖息地,其中包括12%的哺乳动物,30%的已知鱼类,两万多种脊椎动物以及超过一万个淡水水生物种。 目前,世界上共有100多个国家签约,采取一致行动保护湿地,并把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我国政府也将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列为中国21世纪议程中的优先项目之一。